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2019考研政治需要买哪些资料

  随着秋风渐起,各大高校的校园里,一种熟悉的紧张氛围开始弥漫。图书馆的座位重新变得一座难求,走廊里回荡着背诵声,自习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。这一切都明确地指向一个事实——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备考季已经全面拉开帷幕。在众多备考科目中,思想政治理论课(以下简称“政治”)因其内容庞杂、理论性强、时政关联度高等特点,成为众多考生,尤其是理工科背景考生重点关注的科目。而“究竟需要准备哪些复习资料”则成为萦绕在每位考研学子心头的重要问题。

 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高校,与正在备战考研的学子们进行了深入交流。来自一所重点理工科院校、跨专业报考经济学的小张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书桌,上面已经堆起了小山般的政治复习资料。“政治是我最担心的一门,”小张坦言,“高中是理科生,大学期间对理论课接触不多,感觉基础比较薄弱。所以很早就在学长学姐的建议下开始准备了。”他的资料清单颇具代表性:一本权威考试中心编写的《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》(通常被称为“红宝书”)是核心,旁边配套的是历年真题汇编以及根据大纲章节编排的习题集。“大纲解析是根本,必须反复看。习题是用来检验理解和记忆效果的,真题则是为了把握命题规律和方向。”

  与小张的“标准配置”不同,本科就读于文科专业的小王则显得更有策略。“我的政治基础相对好一些,所以资料选择上更注重效率和针对性。”她认为,对于有基础的考生来说,一本精讲精练类的辅导书可能比直接啃读厚厚的大纲解析更高效,这类辅导书通常会对重点、难点进行归纳总结,并配有知识结构图,有助于快速建立知识框架。“但我同样重视真题,”小王强调,“尤其是近五年的真题,每一道题不仅要会做,还要分析它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,出题角度是什么,从而反向指导我的复习重点。”她还额外准备了一本时政热点专题手册,“政治考试和时政结合非常紧密,最后阶段冲刺离不开对全年重大时事政策的梳理和分析。”

  除了这些常见的纸质资料,数字学习资源也已成为考研学子资料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多位受访考生表示,他们会利用考研辅导机构的官方网站、APP或者知名教育类公众号来获取免费的讲解视频、时政汇总、考点预测等信息。“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难点,听听老师线上的简短讲解,有时候茅塞顿开。”一位考生这样分享他的经验。但他也提醒,网络信息鱼龙混杂,需要甄别选择口碑好、专业性强的资源,避免被误导或浪费宝贵时间。

  针对考生们普遍存在的选择困惑,一位有着多年考研政治辅导经验的刘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他指出,选择复习资料应遵循“基础为本、真题为导、时政为要、个人为准”的原则。“首先,考试大纲及其解析是命题的唯一依据,任何资料都不能替代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。轻视基础,一味追求‘押题’‘秘籍’是本末倒置。”刘老师建议,考生应至少将大纲解析通读两到三遍,做到对基本概念、原理和理论体系了然于胸。

  “其次,历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。”刘老师继续分析,“通过研究真题,考生可以直观了解题型、分值分布、难度以及命题的风格和趋势。做真题不是为了碰运气遇到原题,而是为了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。”他建议考生在完成一轮基础复习后,开始系统性地研读和练习真题,并对照答案解析,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和理解偏差。

  “第三,政治考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。”刘老师特别强调了时政复习的重要性,“除了选择题会直接考查时事内容外,分析题的材料和设问也往往紧扣年度内(通常截至当年11月)的国内外重大事件、重要政策和社会热点。考生需要持续关注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报道,并结合辅导机构整理的时政专题,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理论观点。”

  最后,刘老师强调,资料在精不在多,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。“市面上资料繁多,考生容易陷入‘资料收集癖’,反而增加了焦虑感。每个人的基础、学习习惯和薄弱环节不同,没有必要盲目跟风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,以一两本核心资料为主,辅以高质量的真题集和时政手册,并坚持执行复习计划,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”

  随着考研时间的临近,备考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对于数百万考生而言,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仅仅是漫长备考路上的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、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积极平稳的心态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如何在海量资料中去芜存菁,构建起属于自己的、高效的知识体系,无疑是对每一位考研人智慧和定力的考验。而关于资料的讨论与选择,也将继续在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,在每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,成为考研学子们交流中永恒的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