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口,2025年4月2日电】 春风捎来木棉香,碧海翻涌忆忠魂。距离清明节仅剩两天,海口市以“数字赋能+沉浸体验”的创新形式拉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序幕。从骑楼老街的元宇宙抗战展馆到五源河畔的4D历史影院,整座城市化作“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”,让年轻一代触摸到跨越时空的热血脉搏。
【数字档案首公开】百岁老兵口述“椰子寨夜袭”全息重现
在海南省档案馆新启用的“时光胶囊”展厅,98岁的琼崖纵队老兵周大勇颤抖着按下启动键——全息影像瞬间将观众带回1942年秋夜:17岁的他跟随李振亚将军突袭日军据点,用椰子油浸泡麻绳烧毁敌营,爆破的火光与今世展厅的星空顶连成一片。“当年我们举着火把冲锋,现在孩子们用手机扫码点亮烈士姓名,都是传承啊!”老人轻抚着AI生成的3D战斗沙盘感慨道。据悉,该馆首次公开2000份数字化作战日记,市民扫码即可聆听老战士原声解说。
【木棉花开的密码】中学生破译82年前“椰叶密信”
“原来历史课可以这么酷!”海口实验中学的教室里,15岁的陈思羽正用紫外线灯扫描一片干枯椰叶,叶脉间逐渐显露出1943年琼崖交通员用柠檬汁书写的密信:“四月五日夜,炸毁秀英码头”。这是市教育局联合党史办推出的《觉醒课堂》实景教学,学生们通过修复历史档案、破译摩斯电码,在闯关中解锁英雄故事。思羽小组成功还原密信后,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勋章,可兑换金牛岭烈士陵园的线下探秘任务。
【跨海追思】新加坡华侨带回80年前“抗战家书盲盒”
在滨海大道世纪公园,一场特殊的“家书漂流”引发市民排队。来自马来西亚的第三代琼侨林淑仪,带着祖父1942年从海南寄出的49封未送达家书回国,这些泛黄信件被制成可刮开的“时空盲盒”。刮开银色涂层,可能看到“我在南洋募捐到3000斤奎宁药,不日送达根据地”的喜悦,也可能是“若此信被截,请在我坟头种棵椰子树”的绝笔。现场同步启动“全球抗战家书数字化计划”,海外网友上传家书即可生成专属H5纪念册。
【星空下的誓言】千架无人机绘制琼崖纵队渡海图
昨夜10点,海口湾上空上演震撼一幕:3000架无人机以夜幕为卷,勾勒出1945年琼崖纵队横渡琼州海峡的壮阔画面。当画面切换至现代海口夜景时,参与过解放海南岛战役的101岁老兵王瑞芳在孙辈搀扶下按下启动键,无人机群瞬间化作漫天木棉花雨。市文旅局透露,清明节当天将在西秀海滩举行“海陆空追思仪式”——潜水志愿者将在曾发生海战的指定海域投放可降解英雄牌,与天际的荧光风筝遥相呼应。
记者手记
在日月广场遇见穿着汉服打卡“抗战剧本杀”的高中生,在云洞图书馆看到白发老人教孙辈扫描烈士墙上的AR勋章,突然明白这座城的纪念从未拘泥于形式。正如展厅留言墙上00后写的那句:“你们活过的证据,正在成为我们活着的底气。”
本文由作者笔名:海口纪晓岚 于 2020-10-01 15:43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haikou.me/wen/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