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海口海鲜市场宰客乱象调查:监管高压下的 猫鼠博弈

  作为海南旅游消费的“风向标”,海口海鲜餐饮业近年频现欺客宰客现象。记者调查发现,尽管监管部门持续高压打击,仍有商家通过“调包计”“阴阳秤”“拉客回扣”等手段牟取暴利,形成复杂产业链。

  一、宰客手段“花样翻新”

  “鲜活变冰冻”调包术‌

  在近期查处的“龙华板桥六味琼菜海鲜坊”案件中,商家将消费者现选的海鲜调包为冰冻货,并将单价9元/斤的普通贝类虚标为68元/斤的“黄金螺”销售‌。类似手法也出现在三亚川湘园海鲜店,其通过替换死海鲜、冷冻货非法获利1658.6元,最终被罚50万元‌。

  “科技秤”短斤缺两‌

  海口秀英区陈国恩水产摊通过破坏电子秤封铅、修改计量程序,使31.4公斤海鲜实际仅26.58公斤,每单克扣近20%重量,违法所得696.4元‌。此类“阴阳秤”在2023年专项整治中仍是重点打击对象‌。

  “拉客产业链”隐蔽运作‌

  部分商家长期与出租车司机勾结,给予25%-35%消费提成诱导游客消费。2014-2016年间某海鲜店便记录1300余次司机拉客交易‌,近年虽加强打击,但行业“潜规则”仍未根除。

22.png

  二、监管升级与行业转型

  “零容忍”执法常态化‌

 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自2023年起开展消费欺诈专项整治,重点排查海鲜市场计量器具、调包行为及商业贿赂。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,海鲜领域案件占比超40%‌。

  智慧监管破解取证难‌

  三亚试点推广电子点单系统、海鲜价格实时公示及扫码溯源功能,海口丁村万人海鲜广场通过设立现场维权点,实现消费纠纷10分钟响应,顾客满意度达95.5%‌。

  “信用黑名单”震慑违法‌

  近十年间,海南累计吊销近10家严重宰客海鲜店执照,并对亿恒夜市等管理失责主体开出30万元罚单‌。2025年新规要求市场开办者承担连带责任,倒逼源头治理‌。

  三、消费者如何避坑?

  认准“公平秤”‌:海口主要海鲜市场已强制配置经过检定的公平秤,消费后建议复称‌。

  警惕“异常低价”‌:出租车司机推荐的“超值套餐”多为宰客陷阱,建议通过官方平台查询餐厅信用等级‌。

  留存消费凭证‌:遇欺诈行为可立即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,部分案件24小时内完成查处‌。

  记者手记‌

  从“谈海鲜色变”到“放心消费名片”,海口海鲜市场的蜕变印证了“重典治乱”的必要性。随着自贸港反消费欺诈体系完善及信用惩戒机制落地,这场“猫鼠博弈”终将走向终结。而游客用脚投票的选择权,才是市场净化的终极力量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