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法治春风润企业 海口开展法律援助进园区专项服务活动

  6月16日上午,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"法治护航·助企惠民"志愿服务活动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启动。来自全市12家律师事务所的28名律师志愿者,为园区内46家小微企业提供了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,标志着海口市2025年度"法律援助进企业"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。

1.png

  活动现场,海南瑞来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明正向30余名企业代表讲解劳动合同时特别提醒:"根据最新实施的《海南省劳动合同管理条例》,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约定工资的80%。"他现场展示了某科技公司提供的劳动合同样本,逐条分析条款漏洞,并指导企业修订了3处可能引发劳动争议的条款内容。在互动环节,从事跨境电商的李先生提出海外仓货物损失赔偿纠纷问题,涉外法律专家王莉律师立即结合典型案例,给出了跨境电子取证和适用国际公约的具体建议。

  据悉,本次服务创新采用"体检+诊疗"双模式。法律援助中心预先向企业发放《法治体检表》,收集到劳动用工、知识产权、合同管理等7大类132个具体问题。针对高频问题,现场设置了知识产权保护、涉外贸易、劳动争议等6个专项咨询台。海南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张伟带着厚达20页的技术合作协议前来咨询,知识产权组的律师团队用两个小时逐页审核,最终标识出7项潜在风险条款。"这份协议涉及核心专利授权,律师指出境外仲裁条款对我们不利,这个建议价值百万。"张伟感慨道。

 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"法治副厂长"聘任仪式。海口市司法局副局长吴刚向8名资深律师颁发聘书,这些律师将定点联系重点企业,提供为期一年的常态化法律服务。刚获聘的赵敏律师表示:"我们将每月至少开展一次'法律巡诊',帮助企业健全合规体系。"现场同步发放的《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》,收录了自贸港政策下企业用工、进出口报关等23个实操指引,当天即被领取300余册。

  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林涛介绍,今年计划在全市四个重点园区开展20场专项活动,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和初创团队。为此中心专门开通了"助企惠民"绿色通道,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"当天申请、当天审查、当天指派"服务机制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市共办理涉企法律援助案件217件,挽回经济损失逾6000万元,其中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的商事纠纷占比达65%。

  参与活动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,这种"送法上门"的服务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,又提升了管理层的法治意识。海口市工商联副主席周建华指出:"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专业法律服务的下沉将有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。"接下来,法律援助中心还将联合市人社局开展"和谐劳动关系"专题培训,并针对跨境电商、离岸贸易等新兴业态推出定制化法律服务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