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海口锦山煎堆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百年油香技艺唤醒琼北乡愁

  清晨四点的锦山镇老街,73岁的韩阿公已经开始准备当天的煎堆。他将糯米粉与红糖水按祖传比例揉成团,包入椰丝、花生、芝麻混合的馅料。"面皮要醒足两小时,油温得控制在180度,这样炸出来的煎堆才会外脆里糯。"韩阿公边说边将团子贴着锅边滑入花生油中,金黄色的圆球在油锅里欢快翻滚,散发出混合着焦糖与椰香的独特气息。这家传承五代的老作坊,至今仍使用着光绪年间的铸铁锅具。

1.png

  这道承载着琼北人集体记忆的传统小吃,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中期。据《文昌县志》记载,早年下南洋的琼侨返乡时,将福建煎堆工艺与本地椰子、花生等特产结合,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锦山煎堆。在骑楼老街的"韩记煎堆"店铺里,第六代传人韩明宇正在创新:"我们开发了迷你装、真空包装,还研发出添加鹧鸪茶粉的绿色健康版。"他展示的新式礼盒上,印着华侨带回的南洋风格花纹,这些产品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粤港澳大湾区。

  海口市文旅局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全市有56家专营锦山煎堆的店铺,年消耗糯米超300吨。在近期举办的"海南传统美食大赛"中,这道小吃荣获"最具文化传承奖"。评委会特别指出,其"金黄酥脆不油腻,内馅层次分明"的特点,完美展现了琼式点心的工艺精髓。

 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小燕透露,锦山煎堆制作技艺已通过省级非遗评审。"这不仅是味觉传承,更是琼侨'下南洋'历史的活态见证。"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,这道穿越两百年的金色美味,正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续写着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