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海口老街炸鸡翅飘香六十载 秘制腌料成就琼式风味传奇

  傍晚六点的海口博爱南路,65岁的陈伯正在他的"阿公炸鸡翅"摊前忙碌着。他将腌制了十二个小时的鸡翅轻轻裹上一层薄薄的番薯粉,动作娴熟地放入180度的花生油中。"鸡翅要选文昌散养的走地鸡,腌料里有十三种海南本地的香料,最关键是要用老山柚的果皮提香。"陈伯边说边用长筷翻动着油锅里的鸡翅,金黄色的鸡翅在热油中滋滋作响,散发出独特的香气,引得排队等候的食客不停张望。这家开了三十多年的老摊,每天限量供应两百只鸡翅,往往不到两小时就销售一空。

  1.png

  这道承载着海口人记忆的街边美食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。据《海口饮食志》记载,最早是由几位归国华侨将南洋炸鸡技法与本地香料结合,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式炸鸡翅。在龙华路的"侨乡炸鸡"店里,第三代传承人林小海正在尝试创新:"我们保留了传统的石臼捣制香料工艺,同时开发了斑斓叶、黄灯笼椒等六种新口味,还推出了真空包装的伴手礼系列。"他展示的新包装上印着骑楼图案,这些产品已经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

  海口市餐饮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,目前全市专业炸鸡翅店铺达128家,年消耗鸡翅原料超过500吨。在近期举办的"海南国际美食节"上,海口炸鸡翅荣获"最受欢迎街头小吃"称号。评委会特别指出其"外酥里嫩、香料层次丰富"的特点,完美展现了琼式炸鸡的独特魅力。

 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王教授透露,琼式炸鸡翅制作技艺已启动市级非遗申报程序。"这不仅是味觉的传承,更是海口侨乡文化的一个缩影。"随着夜市经济的蓬勃发展,这道飘香半个多世纪的街头美味,正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续写着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