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琼崖烽火廿三年红旗不倒 冯白驹故居新貌承续革命薪火

  仲夏的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,冯白驹故居庭院内的百年黄花梨树浓荫如盖,树下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正临摹大门匾额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的"冯白驹故居"字样。这座始建于1922年的石木结构民居,近日因数字展厅新增的"潭口阻击战"全息沙盘吸引众多研学团队——1939年2月10日,36岁的冯白驹指挥刚改编的琼崖抗日独立队80余名战士,在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东进日军,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琼崖抗战的第一枪。据故居管理处统计,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53%,创历史新高。

1.png

  步入正屋厅堂,玻璃展柜内的麻布军装补丁密布,这是南京博物院特别借展的珍贵文物。1955年冯白驹获授三枚"一级勋章"时仍穿着这件缀有21处补丁的旧衣,无声诠释着"官无长物"的清廉本色。东侧新建的陈列室里,明代《琼台志》孤本残卷被小心陈列在恒温箱中,泛黄纸页清晰记载着这位琼崖革命领袖1903年生于琼山农家的成长轨迹:四岁丧父,与母亲谢氏采野菜度日,少年时便以"刚峰"自号明志。

  展厅中央的互动屏幕上,母瑞山八个月游击战的动态示意图令人震撼。1932年国民党围剿中,冯白驹率百余战士退守深山,以野果野菜维持生命,最后仅26人成功突围。他生前回忆这段经历时说:"山不藏人人藏人,是群众用蕨菜和番薯保住了革命火种"。正是这支从绝境中重生的队伍,十四年后发展为2万余人的琼崖纵队,在1950年接应解放大军登陆海南。

  如今故居西厢房已改造为"重走革命路"沉浸课堂,孩子们可通过AR设备体验红军战士制作竹签陷阱、传递密信的过程。庭院西北角的铜像基座上,邓小平题写的"冯白驹将军"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铜像正对的白墙镌刻着周恩来总理的评价:"琼崖的革命斗争,能够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,冯白驹同志作出了特殊贡献"。

  暮色中的长泰村,古驿道两侧亮起星星点点的仿古灯笼。村民冯学明在祖屋里经营的"革命菜茶寮"座无虚席,这种当年救过红军的野菜经科学检测富含抗氧化成分,如今成为特色养生茶饮。"爷爷曾给冯将军送过粮,现在游客都爱听这段故事。"他擦拭着祖传的陶制茶具说道。随着海榆中线公路改造完成,周末从海口市区前来参加"红色剧本杀"的年轻游客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。据琼山区文旅局预测,冯白驹红色文化IP年内将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增收超3000万元,先烈播撒的火种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