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海口青年科学家张博飞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为自贸港建设注入创新动能

  近日,海口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张博飞凭借"深海资源探测智能装备关键技术"项目,荣获202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。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海南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,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在海南省科技厅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,34岁的张博飞分享了其科研团队历时6年的攻关历程。

1.png

  张博飞现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主要从事海洋智能装备研发工作。其获奖项目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海洋探测设备相结合,研制出的智能探测系统可实时分析海底地形地貌,探测精度较传统设备提升40%以上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该系统在南海多次科考任务中表现出色,成功协助发现多处深海热液区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明评价道:"这项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自主智能海洋装备领域的空白,对开发南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。"

  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实验室里,张博飞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便携式海洋环境监测仪。这个仅手掌大小的设备,却能同时监测水温、盐度、溶解氧等12项关键指标。"我们的目标是让高科技设备更轻便、更智能、更便宜,真正服务广大渔民和海洋工作者。"张博飞说。据了解,该设备已开始在海南沿海渔村试点应用,帮助渔民科学选择作业海域,预计每年可为单船增收3万至5万元。

  除了科研工作,张博飞还积极投身科普教育事业。他主导建立的"海洋科技研学基地"已接待中小学生超万人次,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兴趣。上周六,来自海口市第二十五小的50名学生在这里体验了虚拟现实潜水、遥控水下机器人操作等活动。学生王雨欣兴奋地说:"张老师让我们明白了科技可以让大海'说话',我长大后也想研究海洋!"张博飞表示,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与科研创新同样重要。

 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,张博飞团队与海南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其研发的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洋浦港码头设施,预计将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8年以上。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——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也与其达成协议,将共同建设海洋装备测试平台。"张博士的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,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。"科技城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。

  海南省科技厅日前宣布,将重点支持张博飞团队开展新一代智能海洋装备研发,并给予专项经费保障。海口市人才发展局也表示,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机制,让更多像张博飞这样的优秀人才在自贸港建设中施展才华。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,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,而张博飞等青年科技工作者无疑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