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海口要闻> 正文

海口五公祠启动暑期文化季活动 全息投影再现贬官历史场景吸引研学热潮

  清晨的阳光穿过百年榕树的枝叶,在五公祠朱红色的照壁上投下斑驳光影。7月9日开园前半小时,景区入口处已有二十多位游客排队等候,其中戴着统一太阳帽的海南华侨中学历史研学团格外醒目。"我们提前两周预约了今天的‘贬官之路’情景课。"带队教师王建国翻着研学手册说。据景区管理处统计,自6月25日启动"唐宋文脉"暑期主题活动以来,日均接待量达2800人次,较平日增长75%,团队预约已排至8月中旬。

1.png

  走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"海南第一楼",二楼新设的全息剧场正循环播放《五公南渡》历史短片。当投影再现李德裕在崖州开办学堂的场景时,来自西安的初中生张子涵迅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细节:"课本里只说他们被贬海南,没想到带来了这么多中原文化。"这种运用4K投影与立体声效打造的沉浸式展陈,是五公祠去年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后实施的数字化改造项目,目前已制作6部历史题材短片,每场限流50人需提前扫码预约。

  在祠堂西侧的琼崖金石碑廊,三位黎族学生正临摹苏轼《儋耳山》诗刻。景区特聘的书法指导老师吴明德介绍:"暑期每天开设两场免费拓片体验课,用的都是复制碑,真品在恒温展柜保护。"记者注意到,展区地面新增的青铜地雕清晰标注了五公足迹路线,扫码能听到方言版解说。来自北京的退休教师周玉兰扶着老花镜细看:"这个设计很贴心,连李纲在琼州推广的占城稻种植区都有标注。"

  午后雷雨突至,游客纷纷涌入改造一亮的游客中心。玻璃幕墙内,五公祠与省博物馆联合开发的"椰雕活字"文创体验区座无虚席。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晓雯正将椰壳制成的活字排版成《论语》选段:"比单纯买纪念品有意义,这套字模还能带回家继续玩。"文创店店长透露,这类融合非遗技艺的互动产品月销售额突破15万元,最受亲子家庭欢迎。

  夜幕降临后,祠堂建筑群亮起仿古宫灯。每周三场的"夜游五公"活动今晚迎来第18批游客,解说员韩雪手持防风油灯,引导大家寻找建筑上的宋代鸱吻残件:"注意看这个屋脊装饰,和 mainland同期建筑比多了椰纹装饰。"景区负责人表示,这种限定人数的深度讲解服务试运行两个月来,好评率达98%,正计划扩充黎锦纺织等夜间体验项目。

  随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西线的开通,这座承载着贬官文化与琼州文脉的千年古祠,正通过科技赋能与传统活化,成为研学旅行与文化休闲的新地标。海口市旅文局数据显示,五公祠周边已形成包括琼台书院、府城鼓楼在内的"两小时文化圈",暑期联动套票销售同比增长210%。